我协会副会长单位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发力正向保理业务,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

分类栏目:

发布时间:2023-12-28

浏览次数:336

近期,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业”或“集团”,股份代码:6069.HK)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接受了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时代周报、经济观察网、企业网等媒体群访,通过行业选择、业务发展、战略布局、核心优势等关键话题,展示了盛业保持稳健增长的能力,也回应了市场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

Q:2023年上半年,受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地方偿债压力加大等影响,地方基建投资增速有所下行。作为盛业聚焦的主要行业之一,盛业基建行业业务是否受到影响?同时,盛业的基建、医药、能源行业业务占比出现了什么样变化?

原野:在2023年上半年,基建行业的整体风险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在风控策略上也更加谨慎。不过,我们的核心风控逻辑仍然是“重交易 轻主体”,只是我们会更加关注交易本身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在行业选择方面,我们主要聚焦于基建、医药、能源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的体量非常大,供应链金融需求不断增长,一年的市场规模就超过30万亿元。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聚焦这三大行业,也需要花时间去深耕我们擅长的领域。我们的合作都是以大型央企为核心企业,深度绑定他们的产业场景,围绕他们的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开展正向保理业务。目前,我们的正向保理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按行业收入来看,基建占比约50%,能源占比约25%,医药占比约15%。我们的业务集中在基建行业,主要围绕大型基建央企的非房建业务,我们不涉足房地产行业,这样的选择有助于风控保障。此外,我们非常重视交易环节的多维度数据把关,因此2023年上半年的逾期率和不良率持续下降,实现了良好的风控效果。

医药行业业务未来占比将持续提升,一方面是我们已经跟一些大型医药流通集团深化合作,通过医药流向系统和供应链系统对接,实现了更多数据链接,也更有利于风控把关;另一方面,我们的医药行业业务也获得了资金方的青睐。

能源行业业务占比会保持稳定。不过,我们也会关注新能源、储能、光伏等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我们暂时不会偏离我们合作的核心企业,还是依据核心企业的生态来拓展新的业务。

Q:如何看待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供应链科技服务等业务的中期表现以及变化?预计盛业未来业绩驱动主要来自哪块业务?

原野:从中期业绩数据来看,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占据大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7%,占总营业收入约70%。我们从2022年初发布平台化战略以后,平台服务收入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该业务2023年上半年的增速超过110%,推动科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80%。

平台服务收入的爆发主要源于我们对外的平台服务和科技输出能力的提升。以前,我们主要以自有资金,来做普惠金融。现在,我们除了自有资金,还基于自研的盛易通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获客、大数据风控等方式,平台化链接境内外银行、银团、信贷基金、同业保理公司等资金方,这些资金方都是有匹配优质资产的诉求。基于我们的产业链接,我们可以向这些资金方输出优质资产,以及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系统等方面的支持。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随着链接的资金方数量提升,以及每家资金方额度的提升,我们的平台收入就会不断地增长。

除此之外,我们向各地具有国资背景的保理公司输出成熟的科技系统和平台服务,并借助当地优质国企的增信背书和产业生态,优化资金成本和提高杠杆倍数,从而推动业务规模加速拓展。目前,盛业与地方国企合作的保理公司,业务规模已经接近100亿元。明年我们会通过增资增额的方式,预计业务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我们平台化链接了优质资产和普惠资金,我们支持资金方直接放款给中小微需求方,回归到让金融更普惠的初衷,所以平台服务未来会逐渐成为我们的主营业务,预计2年内平台服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50%。

Q:预期2023年整体业绩表现如何?

原野:我们上半年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是稳健增长。下半年,我们会保持增长趋势,包括业务规模、客户数、营收、利润等,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撬动的资金规模已经上量了,且市场需求依旧旺盛。

Q:普惠金融政策方面,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趋势?这样的政策支持给盛业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

原野: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旨在鼓励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包括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实融合、产融结合、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这个趋势并没有改变,也是我们发展的契机。

Q:盛业的发展战略是否会出现新的调整?业务布局又会如何演变?

原野:我们还是会坚持平台化发展战略,对外输出我们的平台服务和科技能力,特别是获取产业数据、精准获客、大数据风控等能力。未来两年,我们还是希望把业务规模迅速做大,获取更多的金融机构认可。

在业务层面,我们希望时刻围绕客户需求,进一步打磨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包括给予中小微更多的额度、更快的放款流程,覆盖更多的融资节点和场景等。在科技层面,我们还是会维持“产业互联网+数字金融”两大业务板块的双驱动发展战略。我们不会因为哪个行业热门或者哪个概念火爆,就随意更改发展的方向。我们的优势是深度绑定核心企业的生态,继续聚焦和深耕。

我们的产业互联网业务,是我们植入产业重要抓手,除了之前提及的智慧工地、医院SPD,还会帮助核心企业搭建采购平台、供应链系统等,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产业数据和实现精准获客,更高效赋能数字金融板块,这样我们的风控能力才可以不断提升。为了通过产业数据驱动数字金融业务发展,我们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还会持续加大。

Q:盛业强调产业数据驱动数字金融发展,那么盛业又是如何获取和利用产业数据?

原野:我们获取产业数据有几种渠道,第一个是核心企业的信息化招标采购平台,从数据源头获取供应商数据,从而实现精准获客。

第二个是我们来自产业的市场和风控人员。我们通常是从产业中招人,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专业技术、资源储备、行业经验,让我们避免了行业盲点和雷区,更加了解市场的游戏规则。

第三个是我们的自建系统。比如有些核心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们会帮助他们搭建物资采购系统、流向系统、供应链系统、智慧工地等,主动植入并获取数据。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10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我们从供应商准入环节到交易环节,如中标、采购、到货、结算等流程节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维度的数据跟踪,形成成熟的信用评估体系、交易画像,从而避免虚假交易,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为中小微提供更灵活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Q:盛业是如何重塑供应链金融模式?如何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

原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他们在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交融资申请时,在准入环节上就会碰到了很多瓶颈,如企业规模小、主体信用评级不高、财务信息不健全、缺乏抵押物等。

而传统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以他们的体量和规模又很难下沉到具体的交易环节,去了解和采集中小微企业物流、合同等信息,验证底层交易的真实情况。

盛业可以在中间起到桥梁作用,我们愿意去做一些“脏活累活”,走进产业场景,下沉到交易环节,做主动风控。这显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跟核心企业建立信任和合作,搭建数据对接系统,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复杂且多样的交易场景,还会涉及到大量的研发成本、试错成本。但是,我们愿意去做这些难但是有价值的事情,确定底层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范虚假交易风险,并在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交易环节中给予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传统金融机构也十分愿意和我们这样的供应链科技平台合作,因为他们需要落实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而我们也正好可以发挥平台服务的作用,平台化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所以,我们和传统金融机构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紧密的合作关系。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数据沉淀积累,我们的风控模型会更加智能化,我们的放款流程和用户体验会不断优化、越来越好。我们也会深入了解客户融资的痛点,并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统筹考虑,覆盖更多的场景和节点,在客户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加快资金周转,扶持他们的业务发展。客户在我们的自研的盛易通云平台,可以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线上的注册申请和提款,相对于需要去线下签约等一系列繁杂操作流程的传统模式,我们的客户体验更加好、用户粘性更高。

比如之前我们几年前开发的到货保理,在市场引起了比较大的影响力。该产品具有提款速度快、融资额度大、随借随还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供应商中标后的资金周转问题,以及由经营规模小、无法提供抵押物等原因导致的融资难题,这就是抓住客户的痛点。

Q:与同业相比,盛业的最大特色或者区别是什么?

原野: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蛋糕很大,市场需求很多,有些同行找准了市场定位,也发展得很好。盛业的定位就是供应链科技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重交易 轻主体”风控逻辑和业务模式。未来,盛业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且真正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就是正向保理业务。该业务是以交易数据为基础,是由供应商直接发起融资申请,而不是由核心企业反向发起。

我们一直强调的正向保理和主动风控,是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整体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需要跟核心企业建立信任、取得黏性,同时又要下沉到交易中主动获取需要的数据,并把数字信息整理成清晰的风控逻辑,这是需要时间沉淀、技术投入、多方联动。在此期间,盛业的业务模式、市场认可度,以及核心企业、资金方信任度越来越高,短期内在这个闭环的场景下,这种黏性是很难被打破的。所以,盛业有信心可以在这个细分赛道中走得更远。

另外,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只是帮大型企业发个ABS、做多级流转相关业务,那都是同质化的标准产品,只用一套系统就能全部搞定。我们更想做的是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重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流程不畅通的痛点。

Q:业内有些供应链金融企业已经建立了垂直的供应链金融GPT模型,盛业是否有打造供应链金融GPT的计划?如何看待这个技术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

原野:供应链金融垂直GPT模型的技术在某些方面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效果雷同,它不能够解决风控的本质问题。风控的本质是数据源的真实性,以及对产业交易生态深度的理解,这是核心。我们的团队也正在研究供应链金融垂直GPT模型,未来更多是用于提升工作效能,但它并不是公司的核心方向。

会员之家
其他文章
在线留言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